您现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 0512-58611060
  • 0512-58611060
  • zkth@t-sea.com

新闻资讯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获批通过!添加时间:2022-06-23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获批通过!

(信息来源:深圳特区报,转载自海洋知圈)


政企互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招商局集团与深圳新签战略协议,推进港口、海洋产业等领域长期合作发展;加大科技自主创新、加快进军深海步伐,中国海油组织的万人海洋技术“铁军”鏖战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大勘探大开发;密集增加航线,有序高效出货,盐田国际火力全开保障外贸供应链畅通……深圳海洋经济奋战正酣,引擎轰鸣。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深圳在“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的时代大潮中,主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以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站位,扛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重大使命担当。

6月8日“世界海洋日”到来之际,深圳市政府正式批复通过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编制的《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深圳将奋力推动海洋经济、海洋科研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深蓝样板”,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十四五”期间,深圳海洋经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总目标,构建统筹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向海发展步伐,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打造全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努力创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越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社会主义海洋强国战略的城市范例。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圳海洋发展步履铿锵:

先行示范、创新发展。增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率先突破一批海洋领域关键技术,积极促进数字技术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抢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制高点。不断提升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优化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的协同创新。

陆海统筹、集聚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和区域联动,提高海洋经济辐射带动力。促进陆海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协同发展,形成两廊引领、四区支撑的空间格局,构建陆海统筹、城海互动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牢固树立发展与保护相统一的理念,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开放共赢、协同发展。秉承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加快培育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新优势,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产业链、海事管理机制、生态环境治理、防灾减灾等合作,抓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下的对外贸易和技术合作机遇,深度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踔厉奋发,只争朝夕。深圳以“双区”建设重大项目引领海洋经济发展,将构建1个统筹格局,推进3个重大项目,拓展5个重点方向。

陆海统筹,全域支撑

坚持陆海统筹,引陆下海,全域支撑。以两廊引领,打造“广深港”海洋科技创新走廊、“深惠汕”海洋产业发展走廊;以宝安重点片区为核心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引领区,以前海、南山、福田重点片区为核心打造海洋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区,以盐田、大鹏重点片区为核心打造海洋产城科教融合示范区,以深汕合作区重点片区为核心打造深汕产业拓展区,四区联动,优势整合,构建“两廊四区”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项目牵引,先行示范

加快建设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和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围绕三大重大项目,汇聚核心资源,依托核心发展平台,吸引全球高端复合人才集聚、推动深海技术集成创新以及提升海洋金融服务水平;探索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建立全球海洋智库与科教融合发展的模式、设立海洋基金等。

把舵定向,重点拓展

完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链,聚焦海洋关键技术攻坚、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完善科技创新重大基础设施;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新动能,大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推进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智能化,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促进海洋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港口航运提质增效,推进滨海旅游和海洋文化体育发展,提升海洋油气和矿产资源开发能力,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示范,加强蓝碳研究和探索,提升海洋安全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开放合作与全球海洋治理能力,聚合湾区海洋发展动能,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国内海洋合作,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向海图强,劈波斩浪。预计到2025年,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海洋空间品质提至新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海洋生态文明迈向新台阶,海洋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奠定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

展望2035年及远期愿景,深圳将实现陆海融合发展、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生态优美、海洋文化繁荣,逐步建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成为彰显海洋综合实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先锋。


亮点解读

 

五大方向重点拓展海洋产业新增长极

“十三五”时期,深圳围绕加强海洋经济总协调、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海洋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攀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深化。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撑、加强资金保障、鼓励多方参与,不断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其中,《规划》制定的海洋经济五大重点拓展方向,不仅助推深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也是打造经济新业态、发展新亮点、行业新标杆的重要举措。

完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链

海洋经济发展将坚持创新发展理念,聚焦关键技术攻坚,强化科技成果转换,实现科技创新对海洋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针对海洋科技创新,具体提出三方面指引:

一是甄别聚焦一批亟须实现技术突破的海洋领域,包括海洋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应用、深海科学与海工前沿、海洋资源与能源开发、深海生物资源与生态技术等。二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交易能力、鼓励自主创新,解决企业下海渠道尚未畅通的问题。三是完善科技创新重大设施,支撑基础研发活动和装备产品化进程,其中包括建设海洋综合试验场、全球海洋大数据中心等。

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新动能

立足深圳电子信息产业智能智造、工程设计研发等优势基础,加强引导陆域优势产业下海发展,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和海洋新能源产业寻求发展突破口。其中包括聚焦海空、水下通讯、海洋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实现核心智能设备国产化;结合城市空间资源集约利用的现实要求,在海工装备领域提升海工配套运营服务与市场拓展能力,推动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特色生物资源库、菌种库、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创新中心等海洋生物产业要素集聚,并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倍增计划”;推进深汕等海上风电应用示范,布局天然气水合物等领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促进海洋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管理制度创新、综合服务提升和设施优化完善,促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围绕港口航运、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文化体育事业、海洋油气和矿产资源开放、海洋渔业的软硬件配套提出提质增效发展路径,包括深化航运制度改革创新,提升深圳国际海事仲裁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服务全球的国际商事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海洋特色空间塑造与海洋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升海洋旅游体验;提升海洋油气供应保障和储备,推进打造深圳东部LNG基地;规划建设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引导蛇口、盐田、南澳打造现代化高品质渔港群,推动渔业三产融合关键技术和模式创新。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继续推进深圳近年来在海洋生态建设上的工作,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域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成一批红树林、珊瑚礁、砂质海岸等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海湾整治等示范项目。同时依托深圳创新资源和金融优势,加强蓝色碳汇产业的一系列前期摸底研究,探索布局蓝碳经济,促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提升开放合作与全球海洋治理能力

秉承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围绕聚合深港、广深等湾区海洋发展动能、深琼等国内海洋合作和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三个层级加快培育海洋经济开放合作新优势,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内容涵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产业链、海事管理机制、生态环境治理、防灾减灾等合作;抢抓东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下的对外贸易和技术合作机遇;提升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品牌影响力,深度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