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 0512-58611060
  • 0512-58611060
  • zkth@t-sea.com

新闻资讯

创业从研发“水下机器人”开始添加时间:2017-05-12

    (摘自张家港日报见习记者 蔡洁)

    近日,记者来到苏州探海海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研发部看到一台长约2米、宽约0.2米的橘黄色航行体,俨然就是一个全副武装的“小黄人”。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维告诉记者,这款由公司自主研发的“精灵P200”水下机器人依靠双人便携操作便可完成各类水下环境监测和探查任务,只要预先设置好指令它便会自主完成任务。“目前国内的其他产品要么挂在船上,要么用船拖着,成本高效率比较低。我们这款水下机器人可以潜伏在水下工作,与水面物体没有冲突,也不受风浪影响,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更为精确。”

    人到中年,多数人都会满足于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喜欢打破常规,勇敢迎接事业上新的挑战,刘维就是其中之一。

    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刘维,读本科和研究生时一直在研究水下机器人,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读博并留任了10多年。留任期间,刘维曾前往比利时皇家军事学院攻读博士后,在那里刘维发现,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探测设备在欧美国家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因为涉及到知识产权和海洋安全,很多国家都不对外出售这类设备,我国只能高价进口一些国外落后的设备。”

    这一情况让刘维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这一现状,“在这个信息社会,必须依靠创新才能获得长远发展,总是引进就会永远落后他人。”回国后不久,刘维就开始琢磨着研发一款本土的“水下机器人”。任申真、张作琼等多位核心成员的加入让这个梦想有了强大的团队基础,“他们都是国内水下机器人行业的专家,因为志同道合我们走到了一起”。

    经校友介绍、实地考察,3人最终决定在张家港发展,“这边水系多,方便做测试,民营经济发达,找配套设备的制造商很方便,而且市场秩序规范,整个城市建设很适合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刘维表示,研发过程中3人各司其职,刘维做机器人的“眼睛”,负责清晰成像;任申真做机器人的“大脑”,负责任务规划;张作琼负责机器人的“结构”和安全运作。凭借三人的技术能力和高效的企业模式,很快就有了成果。

    2015年,团队获得了张家港市青年创业大赛第一名,入选张家港市创业型领军人才重点项目。2016年,团队又获评“创业型姑苏领军人才计划”,并正式成立公司。刘维告诉记者,整个过程中,市镇两级政府、市人才办、市科技局等都给予极大的支持,非常让人感动。“我们是技术出身,在公司创立、工商税务、人事手续、投融资等方面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他们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真的非常贴心。”

    目前,产品研发进入中后期,组装过程中大量的工程问题亟待解决,数据上丝毫的差错就会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成本,刘维说:“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独门秘方’。对我们公司而言,现在最紧迫的,是进一步加强研发、市场等方面的人才团队建设。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人才团队建设都刻不容缓!”